道方图说 |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“后浪”?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0-05-16 浏览:1316
作者:梁楚婷 实习生
前段时间,B站借助五四青年节推出了“献给新一代的演讲——后浪”
视频的开头就试图希望打破“一代不如一代”的偏见与隔阂,作为前浪应该去走近后浪的世界,去看看他们怎么用富有个性的方式来展示全新的生活方式。这个视频里并没有对“后浪”的概念和范围作出一个诠释,用“你”、“你们”来代表互联网时代中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与之相对应的“前浪”概念,不过是出自元曲《误入桃源》中的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通常我们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迭。
视频中展示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主要是围绕着旅游、摄影、VR、cosplay、跳伞、潜水、电竞等,其背后催生的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、游戏产业、动漫产业、新媒体产业等。这些原本被老一辈的人所不理解的兴趣爱好,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,“后浪”却玩出了新花样,甚至成为了一种“分享快乐”的事业,确实这是“前浪”所想象不到的。
也许《后浪》目的是为了赞美青年人的积极正面,让他们赢得主流的肯定。视频中连用三个满怀,“满怀羡慕”、“满怀敬意”、“满怀感激”来建构一个图景——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。不可否认的是,视频中展示的年轻人不能代表我们全部人,只是一小部分“后浪”的生活状态。因此,第一次看这个视频的时候,可能会被演讲者的宏大叙述促使我们情绪高昂,作为时代的主角,“后浪”将会用独特的方式推动一场革新,貌似会掀起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狂欢盛宴。
但冷静下来,我们会发现,更多人在质疑、反思真正的“后浪”究竟是怎么样的?
尽管这个视频由B站和光明日报、中国青年报、环球时报、新京报、澎湃新闻等联合发布,央视一套在《新闻联播》前也播出特别版,其本质上是B站的广告宣传视频,更多被看作是营销手段,去吸引其他年龄层的潜在用户去关注B站。借助五四青年节,并且打上了“下一代年轻人”、“所有青年”、“你们新一代”这些囊括群体的标签,但视频中展示的各种烧钱活动并不能代表多数年轻人,难以引起共鸣。
先抛开《后浪》所传达内容对与否的争论,其实更应该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每个个体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也许我们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,但也是后浪的重要一部分,推动者后浪的前进呢!
我们有理想,同时也会迷茫
《后浪》中描绘的把VR、cosplay、摄影、跳伞、赛车、电竞等作为兴趣爱好或事业的生活,更像是在大学社团里的活动。在大学中,我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会更小,寒窗苦读十年后,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我们所热爱的东西,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个校园中,我们自由地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。在互联网时代,进行自我表达、个性展示的机会更多了,我们愿意去接纳更多元的文化。在象牙塔里,描绘着种种美好的图景,渴望着毕业后能带着学习到的知识去延续自己的热爱。
但社会的现实却似乎不买账,狠狠地打了无数年轻人的脸。
想象着手拿星巴克穿梭于CBD高级写字楼,却在挤破头的地铁里丧失了灵魂;
想象着能用专业知识从容应对各种工作任务,殊不知理论与实践的脱离,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弄错;
想象着下班后去健身、舞蹈,挥洒青春的汗水,没想到在日复一日996的循环中让自己累的喘不过气;
想象着能拿到高薪,请父母吃一顿饭,去看看诗和远方,但摸着干瘪的钱包心灰意冷……
我们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,无奈、焦虑和迷茫,所以在看到《后浪》时难以产生共鸣,甚至出现后浪抵制《后浪》。
或许《后浪》没有打上“新一代年轻人”的标签,这个视频也不会被过分解读。有人甚至从她的话语逻辑中分析这是“一场极具投机性的商业政治行为艺术”,社会中充斥的消费主义裹挟着我们的欲望,享乐主义描绘的美好图景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巨大落差,才是我们感到无所适从的源头。但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保持清醒,看得清现实的我们会明白,普通人的默默努力,才是生活的常态。
我们会在挤破头的地铁、公交上狼狈不堪,但会工作时会保持最大的激情;
我们会在被领导批评后默默委屈,但也会在被窝里辗转反复思考问题所在;
我们会幻想诗和远方,但现实总会让我们义无反顾地埋头栽进工作中
……
初入职场的“萌新”难免会吐槽成年人生活不易,社畜的无可奈何,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,但不要因为一些“现象”去全盘否定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。人生是不断锤炼的过程,90后、00后逐步踏入社会,也开始学会承担责任,承受生活的重量。
害怕自己的脚步跟不上社会的发展,使我们的焦虑无处不在:
你的同龄人,正在抛弃你不再年轻的你如何不被淘汰?
有人已经年薪百万,有人却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
……
网络中、现实中总有人会给我们贩卖焦虑,放大我们的情绪,于是就会陷进越否定自己越焦虑的死循环中,甚至跳脱不出来。但我们不妨静下来细细思考:
朋友圈、小红书、抖音、微博都不是指导你如何生活的教科书,你有自己的价值维度,去度量在你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。人生从来都不是“单向度”的,我们不需要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,去活成别人期望中的那样。人生也不是一份考卷,它没有标准答案,我们不需要把答案背下来或者去抄隔壁同学的答案,来争取高分。
独立思考,什么才是适合我的,努力过好每一天,就会少一些焦虑,多一些自信。我们始终心里有火,眼里有光!
有时候我不太喜欢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滩上”这句话,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调侃。前浪也会走过后浪所经历的路,后浪始终也会成为前浪,最后被拍死在沙滩上,听起来有些残酷。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前浪、后浪彼此是“推波助澜”式的前进来乘风破浪。但前浪、后浪总会面临到代际上的差异问题,或许彼此多一些信任、包容、认同与理解,会更有利于共同发展吧。
最后,我们仍以民国时期第一段子手——鲁迅的话来结尾:
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百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
PS: 2020年又是最艰难的一年,考研复试延期,高考延期,对于这一届毕业生来讲真的是非常不容易, 但“后浪”岂是蓬蒿人?在此,给各位高考生、中考生、考研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:顺利上岸!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