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方图说 | 在熟悉与陌生之间——寻找心的故乡
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2-03-05 浏览:907

作者:郭国印 执业律师


春节返工后,由于在老家偶感了风寒,身体一直病着。人在生病的时候,情绪都会比较低落,会去回想一些熟悉的人、熟悉的事,让自己的心情能够得到一些舒缓,而这没有比去回忆自己的故乡,自己快乐的童年更能够让人得到宽慰的事情了。


童年成长的地方,是我熟悉的地方,那里的田地、水塘、村前村后的树木,哪怕是每家每户已经去世的老人的坟地的坐落,我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

我长大的小村庄,从前是四面环水,村前村后都是池塘包围着,就像一个小岛一样。村前一条出村的道路通往镇上、接着通往县城,是村民们走出的地方;村后一座小桥,连接着村子和村民们世代耕种的土地,村后的土地也是村庄的人去世后长眠的地方。


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起谁家的小孩有出息了,到了县城、去了外省安家定居,从村子走出去了。也会听到大人们聊着谁家老人去世了,安葬在谁家承包的土地旁边的角落。


所以从那时候起,我的记忆中,村前的道路是村民们寄托理想的地方,而村后是人们寄托念想的地方。村前理想,村后念想,这是我对于我的村庄最深的印象。


村前池塘


村后割完水稻的农田


时空轮转,村庄在变,我也在变。自初中毕业后,我就一直在外读书,虽有假期,对于村庄的印象也只是寒暑两季的场景。一段时间以来,我发现那个曾经熟悉的、我非常了解和养育我的小村庄,我感觉越来越陌生了。


2022年的春节假期,由于一些原因,我在家闭门没有出去,这让我有时间来思考产生这种心境变化的原因,梳理自己这几年内心的变化。


第一次感觉到陌生是在2011年。

那一年,在我即将参加高考的时候,由于连续几次月考成绩排名都很差,精神非常紧张,甚至一度出现精神衰弱的症状。终于在考完数学模拟测验的时候心理防线彻底崩溃,那天中午放下了试卷,没向班主任请假,一个人坐上回乡的班车,跑回了老家村里。回到村里已接近傍晚,老妈还在外劳作没有回来。我一个人上了楼,坐在楼顶上,面向着村子后面发着呆。


天色逐渐暗下来,村子是那样的安静。天色完全暗下来的时候,本应该家家户户亮灯、烧火做饭的时候,我环顾一周,被夜色包围的小村庄,仅有几个微弱的灯光亮着。最远处的黄色的灯光在夜色中孱弱地闪着,似乎我稍微加重呼吸,它就要熄灭了。


怎么会这样,村里的人呢?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。从前夜幕降临,村子里会亮起很多灯,虽然不都是电灯,也会有蜡烛、煤油灯,村子里还会响起家长们呼喊他们家小孩的名字回家吃饭的声音。但是现在,是那样的黑暗,甚至黑暗中出现一两处灯管都显得极不协调;是那样的安静,甚至村后池塘中鸭子嬉戏的叫声穿过一排树木后都格外刺耳。


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了,我回村庄的时间又是在5月,此时既不逢年也不过节,所以村庄里几乎没什么人,留下的基本也是妇女,上了年纪的人占多数。





干涸的池塘与日落

如此,到了夜里,灯光少了,烧火做饭的家庭也少了。这与自己记忆中热闹的小村庄相去甚远,这一刻,那个熟悉的村庄我感觉到陌生。



第二感到陌生是2016年,那年暑假我在家。

有一天,我准备去镇上买东西,因为太阳太毒辣,天气过于炎热,所以一直拖到四点多才出门。顺着村前的路刚刚走到村口第一户人家的时候,烈日下发现那户人家靠近马路的围墙根地上躺着一个老人。


当时心里恐慌、疑惑、害怕我慢慢地靠近,发现地上躺着的是我认识的人,靠近的时候我也听到了一些微弱的呼吸声,脑海中那种不好的想法立刻打消了,可能是天气太热中暑了,体力不支倒下了。我站在路边着急的喊叫,周边的几户人家听到后,都出来人围了过来。大家你一言,我一语的,但就是没有人去帮忙扶起来,或者说去通知他的家人。我丢下一句,你们先帮忙看着,我去他们家叫他们家人过来。


我跑着去了,到了老人的家里,发现只有老奶奶在。老奶奶年近八十,身体也不是很好,她的儿女也不在家。无奈,我只能让老奶奶打电话通知她离得最近的子女。


一圈跑下来,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,由于过度紧张,我脸耳发烫,汗流浃背。回到了村口老人倒下的地方,让我无法理解的是,老人还是躺在地上,炎热的天气下,没有人帮忙遮阴,更别提端一碗水来。尤其令我有些费解的是,老人倒下的位置所处的那户人家,居然一个人都没出来。然而我在外已经能够听到他们家大人都在。


通常而言,对于村里爱看热闹的人来说,有热闹肯定会去看,何况热闹就在家门口。看着此刻围观的人,虽是酷暑,但后背感受到的一阵接一阵寒意。


陌生路人倒下,不去帮扶,倒也可以理解。同村长辈在本村内倒下,基于同宗同族的大义,理应去进行帮扶,然而现实是并没有。小时候,从长辈那里听到当时村子还很弱小,社会还不稳定的时候,村里的人都是上下一心,齐心协力,互帮互助,一起进行生产劳作,甚至是一起抵御当时比较彪悍、蛮横的大的村庄的欺压。


记忆中,农忙的时候,或者谁家有红白喜事忙不过来的时候,大家都是主动去帮忙,不求回报。因为在同村中,大家的理解是同在一个生活环境,都是同宗同姓,谁都有需要帮忙的时候,这次帮了你,我也完全相信,下一次我有需要的时候你也会帮我。然而,这一次发生的事情,我发现对于这个村庄我陌生了,对于这里人,我也陌生了。


我一直在思考,为什么会这样,可能由于自身经历有限,一直没有得到一个非常系统的答案。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是,社会在发展,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在发生变化,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进步让个体单独生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,从前需要从集体获得的安全保障、生产协助等已经逐步被替代或者瓦解,随之而来的是集体意识的淡化。


个体生产能力的增加,个人财产意识渐浓,在面对外部事务决策的时候,自身利益的得失成了决策重大的考量因素。或许这是其中原因之一吧。


从远处远眺望村庄


第三次是2019年4月。

多年在外求学,通常都是暑假或者寒假在家,但是这一次,我是清明假期回到了老家村里。这个时候的村庄,就像很多人的村庄一样,阳光明媚,风和丽日历,春光无限。回村的路上,两边路上开好的金灿灿的油菜花,阳光下还有些亮眼。拖着行李箱,沿着村前池塘边的道路拐进一条小巷子,顺着小巷子走到了家里的院门口。


眼前出现的是,心里一直记挂的爷爷,坐在阳光下,穿着一件洗的泛白薄汗衫,脚上一双军绿色解放鞋,头脑上戴着一个旧式的军绿色的帽子,手上拿着几把扎扫把用的原材料落帚草(资料显示学名:扫帚草)在院子里扎扫帚。


看到这个场景的我,似乎有些恍惚,因为爷爷自几年前生病以来,几乎都是卧床养病,平时很少出门,更别说从事简单的劳作。记忆中爷爷有很多技能:没学过木工,但是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木质用具;没学过泥瓦匠,但是砌墙,砌土灶不在话下,尤其是很多专门学习过泥瓦匠的人在砌土灶的时候,遇到很高的烟囱没办法砌上去的时候,爷爷却经常能做到;从前在生产大队负责过杀猪,所以在扎扫把的时候用来斩断凌乱扫帚草的刀是当时的砍肉刀。总之,只要爷爷见过几次,基本都能学个七七八八。


扎扫把这项手工,爷爷是村里远近有名的。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自带扫把值日,打扫教室。班主任看到我带的扫把精细、结实、美观,就问我哪里买的,我说是我爷爷扎的扫把,说完后班主任就让我下次带四把新的来,班级购买用作日常值日打扫用。所以,那时候,经常能够看到爷爷扎扫把。


这一次,当那种熟悉的场景再次重现的时候,我居然陌生了。这种陌生来自于太久、太久没有见过了。太久的见过的原因之一,是因为自己每次回家的时间太短暂了,没来得及看;另一个原因是,由于爷爷好几年以来都是病着的,有时候身体会很差,所以基本不可能从事一些劳作。


但是这一次,我看到了,仿佛又见到了那个一身技能,手巧能干的“年轻”的老人。现在家里用的都还是爷爷扎的扫把,只是已经不多了,用完了,也不会再有了。


村后的老樟树


第四次是2021年10月。

去年的10月,我回了一趟家。这个时间点也是之前很多年都没有过的。同样,还是那一条回村的道路,一路上走着,不时看见三三两两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在路边玩耍着,面孔非常陌生,有几个小孩看着我也是一种陌生的目光,真点像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。


路上遇到几位村里的老人,我也很热情的打招呼,有老人还问我是不是还在读书,虽然有些尴尬,但还是礼貌地说已经工作了。回到家后,闲聊中家里人说起,这几年村里很多老人家走了,不过因为说的都是别称,我无法完全对应上。


但是也意识到了,路上见到的老人确实少了一些,后面根据家里人的描述还有自己的记忆慢慢的对应上了一些,那个我去他家门地里桃树上树上偷过桃子的老人,去他们家地里偷过甘蔗,拔过他们家地里萝卜的老人,都走了。那些自己记忆中的人慢慢得一个接一个的不见了。


熟悉的人、熟悉的场景就像是记忆的坐标,根据这些能够记起当时的人当时的事。然而慢慢的,这些人不见了,记忆也慢慢模糊了。村庄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,他们的出生为村庄注入新的血液,村庄人员在悄无声息的发生更替。


其实这应该在很早就在发生,或者说一直在发生,只是突然在这一刻我意识到了,因为自己在慢慢接近村庄人员更换潮流的前端。


每个人都在替换另一个人,每一个人也注定被替换。这个过程是向前的,而且是不可阻挡的。


随着村子人员更换越来越明显,村里那些小巷子、旧房屋被改造,慢慢的那种陌生感越来越强烈。不过这也是一种规律吧,于我而言陌生的场景,人,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人,对于他们而言是小时候的记忆,这一切是他们曾经熟悉的。而我熟悉的场景、人,于他们而言,他们并未接触过,所以他们对此是陌生的。


曾经熟悉的地方,慢慢得陌生了,也回不去了,这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客观事实。此刻我的处境就像有一个曾经一起生活,互相熟悉的朋友,因为一起经历过,只要你说起一件事、甚至不用完全说,对方也会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。


但是由于断了联系,后来由于各自经历的生活不一样,虽然有可能再次相聚,但说起你经历的某件事的时候,因为对方在你生活的缺席,对方虽然尽力想去感受你的感受,但最后依然无法完全体会到你想表达的情感。


从熟悉到陌生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。



孤舟


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熟悉而不喜欢陌生或者说新事物?可能因为熟悉的东西能够带来安全感吧,这种安全感基于了解、信任,然后会让你安心,情绪会更加稳定。搜寻记忆、思念故乡,我想也是为了在记忆中找到自己的安全感从而让自己的心,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吧。


但是人的记忆是会模糊的,即便你当时自信自己能够记住自己经历的一切,但是时间是公平的,最后你还是会模糊,会忘记。


既然无法一直在思念故乡中安放情绪、平静内心,更不可能回到故乡去,如此,那么只要心安处那里便是故乡。

《定风波•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
宋•苏轼
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

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万里归来颜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

试问岭南应不好?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
- End -